第七百六十二章 迎来送往城门之争(2 / 3)
然是监军,但并未亲自上战场,如今大战落幕,他也不敢跳出来争功劳,只好在一旁隐忍着。
&esp;&esp;不过以他的为人,身为天朝重臣,这些弹丸小国的国主,自当亲自出来迎接大宋的军将,这件事上,他与杨璟竟然保持了一致的意见!
&esp;&esp;张长陵和江满渔等人打了大胜仗,而且因为是顺风仗,己方都没有太大的伤亡,自然是人人欢喜。
&esp;&esp;尤其是江满渔,他和其他头人也年轻时候也曾经参加过不少战争,都是大宋镇压地方的小规模战争。
&esp;&esp;当时他们还不是头人,只是跟着首领去打仗,而大宋的官员征召他们之后,总是让他们大头阵,往往死伤很多,战后又没有及时给付酬金,动辄就扬言要将他们当成蛮夷来剿灭。
&esp;&esp;他们跟着大宋的朝廷和军队,从来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尊重,一方面,朝廷仿佛从未将他们当成真正的大宋子民,另一方面,有需要的时候又征召他们当炮灰。
&esp;&esp;江满渔对这个朝廷早就已经失望透底,事实上族人们,无论是壮族还是瑶族亦或者是苗族,大家对这个朝廷都充满了厌恶乃至于仇视。
&esp;&esp;今番若非杨璟说动了苗寨的鹿老爷子和龙须土司,又有西南方面的少数民族弟兄联合作战,他们还真不愿听从杨璟的征召。
&esp;&esp;好在最终取得了大胜,并没有太大的伤亡,他们还割了大量的首级,眼下就等着杨璟兑现承诺了。
&esp;&esp;杨璟看着这些个将领们,自然也注意到了江满渔等一众头人,见得他们有些不耐烦,便笑着朝他们说道。
&esp;&esp;“诸位叔伯稍安勿躁,你们的酬金,可还着落到这些安南人身上呢,哈哈哈!”
&esp;&esp;杨璟这么一说,张长陵等人也是哭笑不得,心说咱们侯爷也是够黑的,一开始就让他们负责粮秣,人手一套藤甲不说,如今连蛮兵们的报酬,都要这些安南人来给付,实在是…实在是大快人心!
&esp;&esp;杨璟这边越是轻松,城门后头的气氛便越是凝重,陈煛到底是个无所谓的性子,反正国政都由叔父陈守度一手把持,他也不能拿主意,此时才懒得理会这许多,便由着他们头疼去了。
&esp;&esp;陈守度也是憋屈得紧,眸光扫视着那些个官员,可平日里自诩足智多谋的官员们,却没有一个能够拿出对策来的。
&esp;&esp;眼看着越发僵持,情况也就越发难看。
&esp;&esp;这种事情就是这样,越是着急便越是想不出对策,越是束手无策就越是着急,很快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。
&esp;&esp;陈守度的脸色阴晴不定,突然朝陈煛问道:“大王以为如何?”
&esp;&esp;陈煛不由心头一紧,因为往往这个时候,就该是陈守度让他背黑锅的时候了!
&esp;&esp;陈煛一直心不在焉,也没认真思考对策,哪里能答得上来,此时只好含含糊糊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这个…这个宋军到底给吾之国民解了围困,孤出门相迎也不算…也不算折了气节…不过杨璟毕竟只是个侯爵,孤若亲自出面,未免太给面子…”
&esp;&esp;陈煛唯唯诺诺惯了,朝臣们也没指望他能够给出什么建设性的决定来,听得这番言语,也是无奈苦笑着摇头,眼眸之中既有可气又有可怜。
&esp;&esp;陈守度却是冷哼一声,正要发话,却听得陈煛身后传来一道声音。
&esp;&esp;“臣以为,我大越将士们拼死奋战,打退了蒙古蛮子,大王该出城犒赏三军,赐以御食,以振军心,以慰民心!”
&esp;&esp;说话的明明是个女声,却又自称臣,而非臣妾,放眼整个安南,如此特立独行的,只有退位的李昭皇了!
&esp;&esp;她毕竟是李朝最后一位女王,虽然迫于陈守度的威胁而退位,但始终不肯称为臣妾,不甘居于人下,更不愿与其他嫔妃之类的那般,自称妾身,是以一直用臣的自称。
&esp;&esp;李昭皇此言一出,文武们不由精神大振!
&esp;&esp;是啊!
&esp;&esp;国主可以出城,但并不一定是为了迎接宋朝的侯爷,蒙古人是打退了,但若没有大越的将士们死守,以及最后的果断出城掩杀,他们也未必能够取得这般的大胜!
&esp;&esp;所有人都被那条蛟龙给震住了,连陈守度也不例外,心里底气没有了,先入为主,自然也就示弱了。
&esp;&esp;可李昭皇比陈煛更具王者风范,她又不需考虑这诸多政治上的得失,是以能够跳脱出来,看问题的角度不同,法子自然也就不同了!
&es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