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(2 / 2)

加入书签

sp;&esp;甚至都不如他的弟弟徐德言,现在已经身为一方巡抚。

&esp;&esp;不过徐陵家的孩子到底是徐陵家的,这一次借助科举考试自然是一鸣惊人,第四名的成绩固然不算多么出彩,但是至少可以证明徐法言这辈子不会一直生活在弟弟的光环下。

&esp;&esp;“探花出来了,是鲍家的鲍兴!”

&esp;&esp;气氛愈发紧张。

&esp;&esp;鲍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,但是祖上出了一个名人叫鲍照,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。鲍家诗书传家,会有出色的子弟趁此机会脱颖而出也在情理之中。

&esp;&esp;“杜兄莫要慌张,以杜兄之才,状元也是当得起的!”士子们纷纷开口劝慰已经踱步下楼的杜淹。

&esp;&esp;“杜兄若是考不上,不如和兄弟一起投奔军旅,我们仗剑杀贼,自也能获得功勋!”另外一个身材壮硕一些的士子扬起手臂。

&esp;&esp;“金陵书院和成都书院都多需要先生,杜兄大才,就算名落,也不至于投笔从戎。”旁边有人反对,“前日余去应聘金陵书院,才知山外有山,但是杜兄之才,万万没有落选之可能。”

&esp;&esp;杜淹不由得苦笑一声。

&esp;&esp;你们这帮家伙,莫不成是在咒我考不上?

&esp;&esp;更何况就算是在殿试上落榜,只要是通过了秋闱的,肯定都有机会进入官场,甚至就算是只通过了春闱的,也有机会夺得成为地方吏员的机会,现在正是朝廷用人之时,这些人才朝廷绝对不会置之不理,至少还不至于让这些人才自己去书院或者去投军。

&esp;&esp;不过看着这些斗志昂扬的士子们,杜淹也有些感慨。

&esp;&esp;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考上而气馁,相反,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地为自己找一份事情做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